Header Ads

聖手回春/性福療程(The sessions)觀後感


本文轉自 17/01/2013 舊Y!Blog            


這兩週分別看了兩部整體不算特別出色、但對個中角色的描寫卻十分細膩的電影,一部是真人真事改編的《聖手回春》,而另一部則是愛情片《分手再愛你》。

先說《聖手回春》,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其實有點像去年大獲好評的《閃亮人生》,同樣是說一位殘障的主角透過某些事情令自己的人生展開了新的一頁。

聖手回春 (The sessions) 6


這部電影的故事主角是位自小患有嚴重小兒麻痺症以至頭部以下的身體陷於癱瘓,每天要靠機器來幫助呼吸及聘請個人看護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唯身兼記者與詩人的他的家境並不如《》片中的角色菲臘般家財萬貫,因此他不時需要寫作關於殘疾人士的稿件來賺錢維持生計,一天他接了一個關於性行為活動的採訪工作,然而他從沒與異性談過戀愛、更加未曾有過性經驗,所以對採訪得來的資料感到一展莫籌,於是便找了一位「性治療師」來,希望藉此打破自己的處子之身,從而得到有關這方面的體驗。

首先個人覺得港版的片名《聖手回春》並不太切合故事的內容,更有讓人誤解的意思,相反台灣直接了當把它改譯成《性福療程》就然貼切得多了。另外,也算自己孤陋寡聞,不看這部電影也不知原來這個世界上有「性治療師」這一行業的,這個「性治療師」並不是單單用言語去替人解決性愛上的疑難,而是要身體力行與求診者有性接觸的,或許有人會問,這與一般性工作者有何分別,的確,正如片中一直聽主角告解的牧師也有相同的疑問,甚至連主角本人也不能解答到個中的差異。

聖手回春 (The sessions) 5


雖然故事的內容涉及性題材,當中也有性愛場面,但電影的重點並非落在這些環節,更非是演「性治療師」的女主角海倫亨特(Helen Hunt)的全裸演出之上,反而是透過男女主角的性接觸,從而窺探出男主角在這個「破處」之路上的心境轉變,另外男主角在片中不時說出一些意思較為沉重的獨白,亦令電影並非如預告片般展現出一副喜劇的模樣,當然,它雖然不是以喜劇形式說故事,但編導利用了多幕主角對牧師談論性愛時的尷尬情節,令故事的調子變得輕鬆而不沉悶。另外,由於故事描寫男主角是位只要一經身體接觸便告「走火」的男人,在女主角說好了只會提供六次「性療程」的情況下,不禁也讓觀眾替他是否可以成功完成這個「破處」療程而緊張起來,而這樣巧妙的劇情鋪排的確成功為電影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論故事,由於是取材是真人真事,劇情沒錯是欠缺了一點起伏,不過導演對男女主角的描寫卻相當細膩。在數次的療程中,男主角除了認識了性,也接受了自己的身體之外,對什麼才是愛情也有新了體會,當中深入的刻劃讓觀眾也能有所感受,或許這是因為導演Ben Lewin也是同樣罹患了小兒麻痺症,所以特別容易把男主角的內心世界描繪出來,至於女主角方面,故事描寫她不被家中的兒子與丈夫重視,到後來遇上了男主角,在療程期間不其然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對方身上,當中的變化同樣描寫得十分細緻。

聖手回春 (The sessions) 7


當然,角色能有細膩的情感描寫,除了要依靠導演的功力外,也要有表現出色的演員配合才能達致效果。男主角尊鶴基斯(John Hawkes)與女主角海倫亨特在片中的對手戲除了產生了不少火花外,兩人的演出同樣精彩,前者單靠面部表情與眼神來表達情感,其演出比《》片中法司華古薩(François Cluzet)更為精湛,而後者在影片中表現自然的裸露演出,加上情感變化的出色演繹,令她有份提名角逐本年度奧斯卡獎項。另外,除了這兩位要角,演牧師的威廉麥斯(William H. Macy)在片中的表現尷尬演出同樣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影片不致流於平淡,他可是最大功臣。

總結這部有點勵志性質的《聖手回春》,整體表現雖然沒有《》片般感人,但憑導演能把男女的性接觸講述得樂而不淫,加上對角色內心情感有細膩的描寫,已足夠令這部電影具有很高的可觀性。亲密治疗





▼ 《聖手回春》的角色真身:Mark O'Brien與愛人Susan Fernbach

聖手回春 (The sessions) 8



▼ 電影海報 (本文所有圖片均轉載自Google圖片)

聖手回春 (The sessions) 1  聖手回春 (The sessions) 2  聖手回春 (The sessions) 3  聖手回春 (The sessions) 4



寫在前:
看電影向來都是各取所需,意見感想因人而異,無分誰對誰錯。而自己一直只視之為放鬆心情的消閒活動,在乎的是其娛樂性而非什麼寓意表達,所以就只會用幼嫩的文筆去隨心記下一些個人觀影後的簡單感想,絕非要寫什麼影評。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

小提示:為杜絕廣告、惡意留言,所有回應經審核後才會刊登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