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戰記》觀後感:不盲推,但香港影迷還是值得到大銀幕體驗
說沒有古天樂費盡心力支持業界,香港電影真的變得「已死」或許有點言重,但說沒有他就沒有這齣《明日戰記》(Warriors of Future),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小愛看科幻片、到今天擁有價值千萬玩具倉的古天樂,早在零九年受陸媒訪間時已表示渴望拍攝一部科幻片,最終透過一三年所創立的天下一電影公司一步步的圓了這個心願。
影評 線上看
據說今次這部《明日戰記》共花了十年時間來打磨,製作總投資逾四億半港元;打從製片商名單中看到有五間是內地公司,所以嚴格來說這是部合拍片而非純港産片。
而電影於內地早了三星期開畫,或可從中推斷大陸公司的總出資該是比香港的多;因此縱然這段時間票房收入不佳,很大可能最終將會出現虧本收場的情況(據講票房要收十多億才可回本),古老闆也該不會背上最大份的損失,傳媒說他因票房失利而落淚看來只是看圖作故而已。
以至後來媒體又炒作「偷票房」事件才令影片收入大減,不過早些時候有某位本地電影公司老闆親自拍片指出,這些個別院商的不良經營手法其實只會帶來很輕微的影響,並不會損失千萬以上的票收。
說回電影,故事講述2055年的地球受到帶毒空氣污染,人類只能活在具淨化空氣功能的「天幕」之下。某天一顆墜落在B16區的隕石帶來了巨型外星植物「潘朶拉」,此巨物遇雨後會迅速生長,對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及人命威脅。為了保護當區五百六十萬居民,空戰部隊隊長泰來(古天樂飾)受命率領小隊趕在下一場大雨來臨前執行改造「潘朶拉」的任務;然而中途卻出了無法預計的意外而導致失聯,令好友兼部隊指揮官鄭重生(劉青雲飾)不得不前去拯救幸存者並接手完成任務。
論故事,比起西方的同類電影無疑簡單很多很多。
開篇短短講及故事背景後,全部內容便旋即聚焦在整個改造巨物的行動上,幾乎沒有其他支節。雖然期間也拋出了不少小故事線,如男主角與女兒的親情線、他與同袍鄭氏及遊大郎(姜皓文飾)的兄弟情、通訊兵光仔(萬國鵬飾)與同為通訊員的小綠(吳倩飾)的愛情線,加上行動背後的陰謀線等。而已這些足以富豐故事內容的章節卻在片長所限下,全都欠缺進一步的描寫,結果看起來不免給人相當單一的感覺。
劇情方面,對於喜好電玩的觀眾來說,不難發現本片根本就是沿著一個動作遊戲的格式去發展。從序幕簡單交代了整個行動的因由與終極目標,便隨即出兵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關卡直止完成為止。
所謂的劇情不過是要來把各個動作場口串連在一起、讓電影呈現出一個從頭打到尾的狀態,以至人物角色與事件細節均慣性地不作深究;說白了,本片的故事基本可以直接拿去開發成一個科幻動作電玩遊戲。
其實這種遊戲模式的故事,以往很多西方動作電影都說過不少,好與壞在於整個過程是否暢順、有否出現關卡與關卡之間的銜接問題。然而不知導演吳炫輝是否首次執導而在說故事的技巧上有所不足,定還是剪接不佳、片段給刪剪等其他方面的問題,令只容數小時行動的劇情看起來一段段似的,倒是缺了一氣呵成的快感。
無疑看得這種機甲類的科幻片,自然是望其少說話多「打戲」,因此筆者並也沒對劇情有太高要求,看點只落在耗上巨資後能得出什麼樣的視覺效果;而作為沒對電腦特技有太多認知的普通觀眾,在乎的是其未來世界的各種陳設與及逼真程度這兩方面。
就前者而言,從兩要角的戰甲到機械特種部隊,至地區建築與景物,富日系感惟說不上創新,但這些足以出版一本設定小冊子的東西出現在粵語電影裡頭,卻又給人有種「終於有了」的莫名興奮。
至於後者,有說影片是在一七年開始後期製作,接下花了四年時間去造出現在的成果。只是過了五年時間,西方電影的電腦特效亦已躍進了不少;就個人的角度來看,影片的視覺效果確難達至現今荷李活的級數,其偏灰的色調感覺其技術層次大概就像數年前華納電影的特效製作似的。
當然,與外國電影相比是不太公平的,畢竟人家每部戲的製作資金最少也用上十億八億,而本片所費卻只有別人的一半甚至更少。無疑片中有些地方明顯是因資金所限未能有更細緻的製作、往往利用鏡頭快速瞞過去;但從整體的視效來說也確難以作出更多挑剔,說其有力位於亞州真人科幻片的頂尖之列亦不為過。
角色方面,雖然有著影帝影后級人馬的列陣,但可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在角色一片空白、缺乏血肉下,根本沒有大多地方給他們用上演技。
如劉嘉玲飾的上校譚冰與張家輝演的少將李昇,兩人幾乎都是用一個表情演完整齣戲。前者猶如剛拍完化妝品廣告便隨即跑來演出般、用雪白無毛孔的妝容來扮演軍將少校實在有欠說服力;而後者既是掀動後半劇情的推手,理應比任何角色更要多些描繪,可是全片就只用一句台詞去交代其想法,實在簡單得過了頭吧,令渣渣輝全程只須坐著一臉怪相的講少許對白便告完事,他這趟的片酬倒是賺得輕鬆。
至於男主角古天樂,片中本可通過兩個小女孩角色的來去給他發揮一下演技,可是相關的章節實在少得可憐。
相信也會有人拿本片與三年前的同類國片《流浪地球》來作比較,但該片畢竟改編自小説,不管哪方面都有一定基礎,然而本片卻是徹頭徹尾的自行創作。
可能兩位編劇劉浩良與麥天樞也心知製作預算緊拙不足以支撐故事伸延得太廣,雖然當中拋出了環保與權力私慾的議題,但最終還是選擇不多搞什麼旁枝末節、一切從簡,讓本身身為視覺特效師的導演集中資源去打造連串動作場口。
誠然,從視效方面確實看到製作方下了不少心血,由開初機隊與巨物對碰的空戰,接下幸存隊員與怪物交手、滿有《生化危機/惡靈古堡》感的室內戰,再到末段小隊與機械部隊的地面對抗戰,每段動作戲碼各具特色,均讓人目不暇吸;而當中不乏近身搏鬥的場面(為此期間竟然反科幻地用上刀斧這類適於近距離戰鬥的武器),也算保留了港式動作片的武打元素,以至末段套上港景為終極戰的背景,對香港觀眾來說可是一個驚喜的加分位。
作為一齣片長只有一百分鐘的科幻電影,在動作戲佔上了八成時間下,故事變得薄弱也是可理解的,其實簡單當成一部猶如Michael Bay電影去看的話,從娛樂的角度來說倒是沒讓人失望的。
既談及了《流浪地球》,也就借用主演的吳京為此戲說過的一句話:「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或許沒有古老闆這次不惜工本率先跨出第一步,筆者相信在有生之年也不會有機會看到一部屬於港人製作的機甲科幻片。而若然本片最終出現巨虧收場的話,估計他日要再籌集資金拍製續集或同類電影該會相當困難,說不定今次的《明日戰記》就變成一齣可一不可再的類型電影,所以作為香港觀眾,還是值得到大銀幕上體驗一下的。而最重要的是,這部難得的作品根本與爛片沾不上邊。明日战记 矛盾战争
▼ 電影海報 (本文所有圖片均轉載自Google圖片)
▼ 伸延閱讀(科幻片)
寫在前: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