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七人樂隊》觀後感:淺展香江情,各有優缺

早在一四年已聽聞有部叫《八部半》的開拍,影片說是由八位香港資深導演各拍一段與香港有關的短片組合而成,然而後來導演之一的吳宇森因身體抱恙而退出項目,令這齣由杜琪峰牽頭的本地製作無奈易名為現在的《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

樂隊,意指七位導演各自去獨奏一個香港不同年代的單元故事,從五十年代至二零年代(當中省去了本由氏執導的七十年代),各自以膠片譜出具香江情懷的篇章,片中除了播過幾首樂曲外,實際與音樂並無關係。
影評 線上看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劇照

首個故事《練功》是由洪金寶自編自導,訴說本人在五十年代幼少時期拜師習武的自身經歷。

全片就只得兩幕佈景,徒子練功的天台與為師者的起居室,可算是七個故事中,製作成本最輕、也最像「微電影」的一個。

論故事性,確實是全片最單薄的,劇情就只圍繞師父訓練自己與一眾師弟妹的練功事情上,不過卻可用言簡意賅來形容。

「少年不練功,老來一埸空」,片中這句任何年代均管用的老話,看起來就像導演利用這段少時往事去道出香港就是靠戰後的一代一代人艱辛奮鬥才有今天的成就,寄意年輕一代勿耍花招走捷徑、須吃得苦才望成功,如非今天也沒有洪金寶這位「大哥大」人物出現似的。

至於導找了自己的大兒子天明去飾演京劇名武生于占元的師父一角,由兒子去訓練回年少的自己,則成為這個小故事的趣點之處。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劇照

第二個故事是由許鞍華執導的《校長》,有說這早於一四年已拍畢,是本片最先完成的部份,那也就不奇怪為何會由還顯得相當年輕的馬菀迎當女主角了。

故事以六十年代為背景,主寫校長(吳鎮宇飾)與女教師王少芳馬菀迎飾)的春風化雨故事。

早前看報導說這其實是一個愛情故事,男女主角於片中有著一段特別的情感關係,但可能是筆者膚淺,縱使觀影期間著力留意這方面的描繪,但在二人並沒有什麽具有細節的互動下,也實在看不出當中的情愫所在;導演受訪時說的兩角那份對感情的含蓄,或許真的隱含得並非人人也可細察得到。

而相對《練功》只利用電腦特效去展現香港當年不見什磨高樓大廈的景觀,本片則可看到在還原六十年代的事與物下了很多功夫,縱然故事受片長所限說來不盡人如意,但美指方面卻是扳回不少分數的。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劇照

接下同與學生有關的故事,由譚家明執導筒的《別夜》,講述八十年代的移民潮,女生余雁飛余香凝飾)在離港前夜與小男友葉嘉琳吳澋滔飾)的愛恨交纏。

一如導演所講,故事是談去與留的問題,這不禁讓人想到四年前、故事有些類近的港片《某月某曰》。

惟本片不同的是故事並沒有什麽旁枝末節,整個劇情就由男女主角二人在固定場景裡頭你一言我一語去支撐著,當中利用兩者的想法迴異來製造一幕接一幕的衝突,並從兜兜轉轉的過程中把導演的文藝風格給力地展現出來;然而當中的文皺皺,甚至玩上唸詩來讓普羅觀眾去體會那份細膩的欲斷難斷實非易事。

而比起偏於矯情的故事,男女主角不來電的表現、看起來各有各演的,才是本片最難嚥下的地方。

觀影後才得悉擔綱男角的原來是吳澋滔,萬沒想到這位當年憑導的《父子》奪得金馬、金像兩項最佳男配角獎的童星在十多年後再登銀幕竟交出比新演員更要出戲的木訥演出;而憑余香凝於片中仍懷有一股少女氣息,可以推斷本片該是在多年前拍攝的(據氏說是一八年完成的),其還帶幾分青澀的演技自不及大膽挑戰滾床單戲碼來得吸睛。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劇照

疑似悲劇收結的《別夜》之後,則由袁和平去講一個溫情的移民故事。

以九十年代為背景的《回歸》是說獨居的爺爺(元華飾)受託照顧前來寄居、待考畢會考後便移居加國的孫女小珠林愷鈴飾),繼而展開了一段短暫的爺孫生活。

片中利用中西文化衝突的元素去刻寫兩代人的磨合,令筆者旋即想到了一六年的馬拉片《我來自紐約》;而叫人意外的是擅拍武打動作片的「八爺」對這類親情故事竟處理得相當到家,在十多分鐘內把一段爺孫情誼譜寫得格外溫馨動人,論故事也是全片最為完整的一個。

至於故事暖意滿滿的背後,本片以「回歸」為名,實則卻是講述一個回流的故事。從片中提及爺爺一角對移民是好的質疑、孫女一家最終念港重返故地與爺團聚,在恰巧香港今天也正瀰漫著一股出走的風潮下,當刻看起來不免給人感到當中是否有點維穩之意的錯覺。(看報導說本片是在一八年或更早時間完成拍製的)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劇照

「回歸」過後幾年,便來到杜琪峰的《遍地黃金》,故事講述踏入千禧年代有三位年輕人在茶餐廳內商討合作各種投機活動、望能從中撈得一大筆。

看訪問說這位曾憑《奪命金》獲取金馬獎的導演笑指拍攝本片的初衷是因為自己過去每每錯失隨時局變遷所帶來的致富機遇、不服氣才拍出這個故事的。

本片該是七部短片中最省力的。同樣以文戲推動,只有兩口子的《別夜》最後好歹也有來一幕動作戲,然而這故事的整個過程就只是看著三位角色安座在食店內不停對話而已。不過話雖如此,與其他六個故事不同的地方是它真有觸及到當年本地的大事,還聰明地一次過把三件串起來,當中講到的東西,相信該是讓港人最有深切感受的。

而筆者作為一芥股民,看到胡子彤徐浩昌伍詠詩三人面對拾金良機時的各種失諸交臂演出,也真是寫實得不禁要苦笑起來。

而有趣的是,對比起《練功》要表達的成功須苦幹,來到五十年卻變成了成功須父、母幹的社會,年輕人大都只希望輕輕鬆鬆靠炒賣投機去快速致富,惟結果大多倒頭來什麼也沒得到,卻消耗了青春。就如片中二男一女的處境,渡過了八年時間(從零零年的科網熱至零七年的「直通車」),看起來都沒有怎樣轉變過,當中是否也示意到年青人在這個年代缺乏往上流的機會;以至最後他們離座走到街上話別的一幕,就像意味著遍到黃金的時代已遠去、欲求富貴還是腳踏實地好了似的。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劇照

往後是與《回歸》有些相近,林嶺東最後導作、近乎全外景拍攝的《迷路》。

故事背景來到一零年代,講述移英多年的一家三口回港過年,到處閑逛的爸爸(任達華飾)相約妻兒(龔慈恩林宇軒飾)在中環會合,卻發現該區已變得面全非而大感陌生,竟在這個曾經無比熟悉的地方迷起路來。

此個家庭故事由曾移居加拿大的林嶺東來執導似乎最適合不過。片中談到隨時代轉變新舊交替、人事全非所帶來的迷失都有著簡潔的刻寫,從中給觀眾去深思;就其過去作品都是剛陽味十足的,這回卻散發出鮮見的柔情感性,倒算別開生面,不說也真難以察覺是由他去執導筒的。

而本片最後打出「比香港更好的地方很多,但都沒有我對家鄉的這份感情」,縱使個人並不喜歡它的剪接與某個劇情轉折安排,但無可否認,這卻是全片最具香港情懷的一部。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劇照

之後,來到「鐵三角」餘下的徐克則以《深度對話》為全片壓軸。

故事話說一醫生於醫院房間內與一精神病病人進行日常檢測,但在兩人對話期間卻驚覺另有內情。

劇情是由三組人在一個固定空間內持續對話所組成,當中反轉再反轉的情節是全片最好玩有趣的一個。張錦程張達明林雪劉國昌等演員在片中的對白看似相當無厘頭,在故事全程於到底那人才是神經病的命題上打轉,不禁讓筆者想到了一經典歌的歌詞:「天才與白痴,你黐定我黐...冇咁易會知」。

故事背景設定為二零年代,但房間卻有著如科幻片般的陳設,看起來雖然有跨了時代之感,但碰巧套到本地近三年的政治化社會狀況裡去,當中的各持已見,到底誰是正常、誰在發神經,就如故事的角色們般,實在不太好說。除此,片內帶出的模糊之意,也可引申到回歸廿年後,香港這片獨待之地在不斷給陸化下,很多人和事都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難以清晰去分界,這就如也串演一角的徐克在片中笑說這個故事其實相當富深度。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劇照

身兼全片監製的杜琪峰最初想到要做這部《七人樂隊》的源起是有感很多導演往國內發展而對香港電影欠關注,望藉此片告訴新一代導演,本地電影圈團結的重要性。

惟有趣的是,本片的七位導演在這些年期間卻不曾接拍過一齣全港資製作,今天他們得以簡接聚首一戲,該是有今生沒來世的了;而影片也找來多名演二代、導二代參演,也不多不少滲進傳承意味在其中。

無疑,各人這回的短片導作看起來也帶點玩票性質,亦均有自己的優缺,但當中既以本地情懷為主題,碰上今年是回歸廿五週年,簡單的把它當成慶賀電影去看就好了,又何必太較真。七人乐队 Eight & A Half




▼ 電影海報 (本文所有圖片均轉載自Google圖片)

七人樂隊(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poster 八部半(Eight & A Half)poster

▼ 伸延閱讀(杜琪峰電影)



寫在前: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

小提示:為杜絕廣告、惡意留言,所有回應經審核後才會刊登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