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一日遊記 - 有誌戲@非影評。純觀後感

Header Ads

澳門一日遊記


時間過得很快,數數手指原來不知不覺已有三年沒到過澳門了,而上週的平安夜就選擇了到這個旅遊勝地渡過。

當日一大清早到老尖港澳碼頭買十點半的船飛,竟然出現客滿的情況,結果迫於無奈冒險惠顧了在售票處附近兜售船飛的黃牛黨(雖然他們出售的船票便宜了十多元,但為免惹上麻煩,過去一直都忽視他們的存在,像去年就有一單姊妹花拒買「黃牛票」被毆打的新聞),幸然最終能夠順利登船。

抵達澳門碼頭後,第一站就是到最熱鬧的議事亭前地附近的小食店「掃街」,前往此處的交通工具就是新葡京的「發財車」,下車後走上四五條街便到議事亭前地,不費分毫(善用這些免費穿梭巴士來往碼頭、市中心、氹仔,可以省下不少車費的)。

是日平安夜,議事亭前地巡例大搞聖誕活動,擠滿了人,熙來攘往的情況和行走旺角西洋菜街沒兩樣。


比起上一次來到這裡,感覺多了很多內地遊客,到處都會聽到普通話,他們的密集程度絕對超出老尖海港城一帶。

沿著內街走,第一個「掃街」目標就是板樟堂街舊國華戲院門外一檔小食店。


吃的是香蕉糕,此香蕉糕不是手信店賣的白色那種,而是像製作雞蛋仔一樣用鐵模烘烤而成,簡單來說就是香蕉形狀的雞蛋仔,十元一份,外脆內香(香蕉味),有說在媽閣廟附近有一攤檔做得更好吃,可是地點較為偏遠;一直不明香港的小食店為何會沒有這種美食。


之後再折回往大山巴的方向,中途有一條名叫賣草地圍的小巷,內有一間《小上海鍋貼》食店,自己每次去澳門都必定來這裡吃她們的鍋貼與生煎包,味道雖然一般,但勝在超便宜,一元半一只鍋貼、兩元一個生煎包,買十元已經可以吃到飽肚,自己邊吃邊在想,一元半在香港到底還可以買到什麼來吃。


意猶未盡,走到不遠處的大炮台街的《帝鈞胡椒餅》,卻發現她們的胡椒餅竟然漲價至十五元一個,曾有一刻猶豫罷吃,不過看在冷冷的天氣份上,最終還是買了一個來暖暖胃。

而鄰店買金錢餅的《潘榮記》,依舊有大批顧客在圍觀阿伯整餅,之前買過一次來吃,感覺沒有什麼特別,不明其熱買之處在那裡。

其實要數昂貴,胡椒餅還追不上轉角處一間前身賣果汁、現在轉營賣小吃的食店,其三十元一個豬扒飽,廿元兩個葡撻,又不是別具名氣,倒真會獅子開大口。


飽頓過後,便向第一個目標景點出發,地點是瘋堂斜巷的婆仔屋,話說這裡從前是自梳女的聚居所,而現在則變成搞文化藝術的地方,其中一座樓房開有一間cafe,有時間可以在這裡嘆著咖啡,想像一下當年自梳女們聚在庭院中談天說地的情景。


庭園中的兩棵怪樹


離開時偶爾發現對上的十號小屋舉辦了《壽星仔40周年跨江派對》,身為壽頭粉絲的自己當然不會錯過參觀啦。(由於在展覽中拍了很多照片,將會另外發一篇文章作紀錄)


參觀過後,便步行折返福隆新街那邊的營地大街,到鳳城珠記吃水餃麵;這裡的麵食麵正湯甜,水餃和魚角都是必吃之選,不過遺憾的是過往鮮甜的蔗汁今回竟變得淡而無味。

吃飽後再準備到下一個景點,就是位於氹仔路環區的澳門大熊貓館,而為了省錢,所以選擇了乘巴士前往,基本上只有走出新馬路,便會找到前往該處的巴士,不過由於都是中途站、乘客較多很難會找到座位,於是決定走回新葡京對開的巴士總站乘搭50號巴士(五元車資),舒舒服服坐至石排灣郊野公園車站下車。


個人覺得此郊野公園有點奇怪,因為它的對面便是多座興建中的高樓大廈,兩處相隔只有一條馬路,看起來只像是一個大公園,卻沒有什麼郊野的感覺。




走至公園最盡頭便是大熊貓館,入場費十元,分時段(每節一小時)入場,而館裡只有兩只熊貓供觀賞,所以參觀時間綽綽有餘。

場館的設計與海洋公園的分別不大,場地分成內外兩個活動區。

是日雄性的開開在室內活動區。


而雌性的心心則在外頭露天的活動區。


觀賞期間,發現這兩隻熊貓進食竹葉的方法原來是有一定規律的,看起來十分有趣。

另外,當日場館中有一位手持大機拍照的老男人,不知他是否覺得自己是全場唯一拿著單反大炮的人而感到比人優越,竟然出言罵持手機拍攝的參觀者好阻著他拍攝熊貓,那時真想向他說:「心煩氣燥的人,管你的相機如何精良,都一定不會拍得出好照片的。」

而這個公園除了熊貓外,還有駝鳥和數種猴子免費給遊客觀賞,感覺似是一個小型的香港動植物公園。


賞熊完畢,便走回公園出入口處斜對面馬路乘搭15號巴士到官也街買手信,期間本想到《莫義記》買木糠布甸來吃,卻發現竟已大幅漲價至廿元一個,令我不禁媽了一聲,而最終理智戰勝食慾,空著肚子買罷手信後便乘「發財車」到第三個要參觀的地方,澳門銀河。

一向不太喜歡參與純粹靠運氣的賭博,所以過去也是以觀光客的身份到這些大型渡假娛樂場所參觀,而這次去銀河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它的人工沙灘,可惜的是原來只有酒店住客才可一睹。


多年來走遍了全澳的同類型場所,無疑威尼斯人的建築設計是最具特色,不過論到賭場,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這間銀河,感覺它的格局比較舒適,可恨三年前遊澳時銀河還未開業,否則返港後必定買下它的股票,回看當期時的股價才不過七元多,而現在卻經已是七十元了。

參觀完畢後,再乘「發財車」返回官也街附近,準備前往孫逸仙博士大馬路的《肥仔文美食》吃晚飯,由於不知有什麼巴士途經該處,只好選擇走到地堡街(期間經過《沙度娜》,看到它的招牌木糠布甸才不過十四元,《莫義記》你實在太懂做遊客生意了。)乘拾的士前往。

而在乘坐的士時,與司機閒聊了幾句,從中得知有很多同業都不願做短途客生意而佯裝不識路作出拒載,正好引證了網上傳聞澳門的士司機黑面、兜路、拒載的行為並非空穴來風。


來這間食店本來是想吃當地人推介的水蟹粥的,不過看到價錢由三年前普遍的百餘元一窩漲價至現在接近二百元,結果只好打退堂鼓,轉而選了以下三樣。

蠔豉瘦肉粥。粥底綿厚,細蠔豉小切易出味,品粥無數的友人都讚好。


炸墨魚丸併鯪魚球。沒想到比乒乓球還要大,有點意外;炸鯪魚球鮮味可口,若然外層是米通的話,那就完美了,至於墨魚丸,同樣相當鮮味,最重要是十二分之彈牙。


乾炒牛河。河少炒得乾身夠鑊氣,只是牛肉同樣變得有點乾。


值得一讚的是,是晚全場客滿,店外也有客人輪候著,但店員並沒有作出趕客的意圖還相當友善招待,比起官也街那間用鑊底面口惡劣待客的著名水蟹粥店,簡直是天堂和地獄的分別。

品嚐了一頓美味的晚餐後,便到店外不遠處乘搭MT1巴士到就近的氹仔臨時客運碼頭搭船返港,一天的旅程就這樣結束了。

總結今次的澳遊,沒想到在短短三年間,當地的物價與香港一樣同樣快速飆升,價廉物美的美食已不復見,另外,看到氹仔那邊不斷在大興土木、不禁讓自己想起了香港的西九,為何人家可以持續發展,而我們卻是一潭死水。

留言版 :

小提示:為杜絕廣告、惡意留言,所有回應經審核後才會刊登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