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日公投(The Philosophers)觀後感:半齣好戲 - 有誌戲@非影評。純觀後感

Header Ads

末日公投(The Philosophers)觀後感:半齣好戲

早前觀看其他電影時看到這齣《末日公投》的預告片,短短兩分鐘的剪輯片段給人一種末日版《大逃殺》的感覺,不禁讓自己十分期待。

而為了保持觀影時的新鮮感,除了看過一次預告片外,事前就沒有再看過任何相關的介紹,結果看畢了這部接近百一分鐘的電影後,第一個要讚的並不哪位演員或導演、編劇,而是剪輯本預告片的剪接師,皆因他/她能把一部滿是哲學理論的電影剪輯成一部驚悚動作片似的,讓人抱著看娛樂片的心態入場,然而這卻是一部頗為要用腦筋思考的電影,對自己這位膚淺的觀眾來說,實在不太懂得欣賞,極其量只覺是半齣好戲而已。

末日公投 (The Philosophers)  劇照
故事大約是說一班為數二十人的哲學系學生在上最後一課時被老師強迫參與一個思想實驗,他們先通過抽籤去得到一個新身份和技能,然後便假設幻想與老師一同到了一個充滿核輻射的地方,那裡有一個防空洞供避難之用,然而內裡只有供應十個人存活一年時間的資源,於是他們便需透過投票去決定誰人有資格進內避難。

劇情始於一個早上,與女主角同學Petra(Sophie Lowe飾)歡愉了一晚的男主角James(Rhys Wakefield飾)因貪睡險些上學遲到,老師Zimit(James D'Arcy飾)在教訓了他一頓後便利用學業成績來逼使全班學生去參與他設下的哲學思考實驗,之後的劇情發展便是說到他們如何在實驗之中力圖求存。

末日公投 (The Philosophers)  劇照
對於井底之蛙的自己來說,並不懂得什麼是哲學,不過看到電影具新意的故事設定和前段言之有物且富娛樂性的劇情,確是覺得很有趣味,可是沒想到故事還未到達中段,當中的實驗便告完結,而繼後的劇情發展竟然就是將這個實驗換上不同的災難背景再重來一次又一次,無疑三個同一樣的實驗都各自帶出了不同層面的訊息來,但是看著類似的情節重覆又重覆,老實說,縱使當中表達出多大意義也好,亦會讓人感到乏味。

另外,看到本片最後相當突兀的劇情轉折,坦然自己真是有種想擲雞蛋的衝動,原來搞出三次末日不過就是為了來個思想上的復仇(雖然過程不時透露了當中的玄機),把本來好端端一部挺有意思電影突然灑上了狗血。

末日公投 (The Philosophers)  劇照
至於當中利用末日來臨去探討生存價值,從身份和技能去衡量一個人是否值得存活,這樣的題旨其實並不新鮮,在四年多前的災難片《2012》中也隱約談到這方面去,當然,本片透過三回實驗得出不同結果去說明多方面的可能性,好讓觀眾成為片中的學生去自行思考與「投票」,這倒是其好玩之處。

總括來說,本片雖然包含著末日災難的元素,不過全片劇情均是以文戲作主導,當中探討生存價值的情節均需觀眾用心思考,如錯誤抱著看娛樂片的心態入場的話,說不定就會如自己觀影當晚前排的一對觀眾般,還沒看到一半便一去不回;就個人而言,如果非要為這電影給一個分數的話,前段會給十分滿分,繼後情節重複兩次各扣除一分,「原來如此」的結局再扣兩分,總分算是比IMDb給的5.7分高少許。末日哲学家





▼ 電影海報 (本文所有圖片均轉載自Google圖片)

末日公投 (The Philosophers)  poster 末日公投 (The Philosophers)  poster 末日公投 (The Philosophers)  poster


寫在前:
看電影向來都是各取所需,意見感想因人而異,無分誰對誰錯。而自己一直只視之為放鬆心情的消閒活動,在乎的是其娛樂性而非什麼寓意表達,所以這只是個人在觀影後隨心記下的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留言版 :

小提示:為杜絕廣告、惡意留言,所有回應經審核後才會刊登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