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Murmur of the Hearts)觀後感:非常文藝的親情片
回顧張艾嘉過去執導的電影,個人最為喜歡的就是《心動》,其次是《一個好爸爸》,至於其他較為「女人」的導作,坊間雖然都有著不俗的口碑,不過卻不太合自己的口味。
至於今次這齣《念念》,由於是由自己頗為喜歡的張孝全擔綱男主角,也就變得有點期待。在沒看過其預告片和簡介下經過接近兩小時的觀影,才知道這原來是一齣講親情的電影而非電影海報給人錯覺是部愛情片,而其文藝的劇情仿如看著一部老式台灣片似的,縱使故事不差,但緩慢非常的節奏卻令自己有點吃不消。
故事大約是說黃育美小時候便跟拋下丈夫(陳志朋飾)與兒子育男的母親(李心潔飾)離開綠島的家,到了台北開展新的生活,不久母親卻因難產離世,不解母親行為的育美因而一直對此心藏鬱結,善長繪畫的她(梁洛施飾)長大後與準拳擊手阿翔(張孝全飾)相戀起來,可是阿翔因為亡父的關係卻將心意全放在拳擊上,對育美若即若離;而長大成人的育男(柯宇綸飾)到了台東當導遊,一直希望有天能與失去聯絡的母親及妹妹重聚;後來隨著他們三人分別經歷了一次奇遇,各自的命運也因而有所改變。
整個故事就是圍繞著三人而轉,主線落在女主角身上,並通過她的戀情講到男主角的故事,另一邊則是說其哥哥配角的事情,而劇情就這樣構成三線發展,再從各人的兒時回憶與現況中穿梭去把故事勾劃出來。
劇情一如片名般從頭到尾都與「念」字有關,當中包含著想念與執念,女主角自少被母親的「自私」所困擾而帶點神經質,一直以繪畫來抒發感受,而對父親的印象日漸模糊的男主角,側用打拳來讓自己覺得父親仍然「活」在身邊,至於女主角哥哥在想見回母親與妹妹的同時,也一直對母親的「偏心」耿耿於懷。
從劇情的安排去看是不錯的,一邊用三位要角的小時候片段去道出各人因為父母的關係而有了心結,另一邊則用成長後的生活去說明他們一直被心裡放不下的陰霾影響著,到後來各自遇上一些詭異事情從而得到消解;導演通過時空交替去將三位角色的人生逐小的拼湊出來,確實提昇了故事的追看性,而在一部文藝片之中置入奇幻元素並成為舉足輕重的一環,也為劇情增加了一定程度的趣味性。
不過由於三線故事近乎是獨立發展(當中雖然寫到男女主角是倩侶關係,但兩人互動的篇幅實在不多),在初段期間故事還是滿佈雲霧時,就只看到劇情在各線之間來來回回,完全摸不清電影的主題到底是要說什麼,加上非線性時序敘事,觀影時也得要費神去梳理一下當中轉來轉去的情節;而經過了半齣戲的情感醞釀,來到下半部看清故事的脈絡後,也喜見劇情有較大力度的推進,三位角色各自透過一些際遇而得到釋懷的部份算為整個平淡的故事泛起了微微的漣漪,唯結局只用巧合的一幕去收筆而沒作較多描述則顯得有點過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光影拍攝十分出色,把台灣的明媚風景展現到銀幕之上,而鏡頭取景方面亦有相當技巧,令畫面很多時候充滿美感,構成一幀幀美照似的。
至於演員方面,梁洛施雖然演得落力,但只屬平穩而不突出,不明好端端一部台灣電影為何要找一個香港演員來擔大旗,最後要找人替她作國語配音,多少也對角色有一定影響,心想台灣這麼大就找不到一位比她更合適的女演員嗎;至於張孝全的男主角演出算是到位,特別喜歡他與拳擊教練(王識賢飾)反臉的一段,情感拿揑得相當精準;至於配角的李心潔與柯宇綸,前者的演出雖然不差,但較為零散,而後者的戲份較男女主角少,不過其內斂壓抑的演出絕對比二人搶鏡,而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其童年、幼年角色的男孩蔡松祐、洪慶安也真的與他十分相像,可見選角的用心。
總括來說,本片旨在透過三段故事去探討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當中談到的心結問題不難在現實中找到,只是故事以文藝片的方式去表述加上導演用了兩個時空交錯敘事,觀眾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摸清故事的底蘊,而劇情在較著重情感的鋪墊下,發展得頗為緩慢,觀影時得要相當留意過程中的細節,才能領會得到箇中的趣味;簡單而言,這是一部非常文藝的親情片,較適合文青們去慢慢品嚐細味,一般求娛樂性的影迷就要考量自己是否接受得來。
▼ 電影海報 (本文所有圖片均轉載自Google圖片)
寫在前: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很吃力的看完了
回覆刪除看完感覺如筆者所說一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