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的月光 電影版(Return of the Cuckoo)觀後感:終歸不是八月十五的月光
《衝上雲霄》之前,《十月初五的月光》可是自己唯一有勁追看的三色台劇集,其談愛情、親情的故事沒有慣例的勾心鬥角,只是淡淡然講述幾家人的關係,過程溫馨感人,還記得當時滿以為結局定必是男女主角排除萬難、有情人終成眷屬,結果沒想到會來個充滿遺憾的收筆,也許就是這個安排讓觀眾對此劇念念不忘,在那年頭,劇集主題曲《祝君好》可是必唱的K歌之一。經過了十五年「在難過,講不出愛沒結果」,年初得悉會以幕前原班人馬開拍電影版後就一直十分期待。
觀影前看到電影簡介竟把一個與男主角有關的重要梗劇透了出來,實在減去了不少樂趣;最終看畢了這部約百分鐘長的港產片,坦言,為了讓男女角重拾未了緣,故事寫來確實過於戲劇化,末段更大搞韓式劇情,無疑十分老土,不過作為一個延伸故事,劇情看起來尚算豐富,縱使結局收得突兀,但在沒抱太高期望下(畢竟是由葉念琛編導),整體也讓自己滿意的。
故事承接著劇集,話說多年之後,文初(張智霖飾)認識了一位在餅店打工的啞女琪琪(陳喬恩飾),由於兩人十分投契而被街坊親友視為一對;某天,文初聯同一眾街坊替其養母朱莎嬌(薛家燕飾)辨生日會,沒想到移民美國已久的祝君好(佘詩曼飾)竟突然出現給了其母嬌一個驚喜,然而期間文初卻發現這位義妹滿懷心事、不大對勁,後來嬌收到消息始知道原來女兒的丈夫司徒禮信(馬浚偉飾)與兩名愛兒早前在一宗車禍喪生,文初擔心君好於是旋即趕往她下塌的酒店,卻發現其在房間內割脈自殺昏迷;幸得及時搶救的君好出院後過著一蹶不振的生活,文初於是竭盡所能去令她走出陰霾,隨著時日的過去,文初與君好的關係又回到從前般親近,然而這卻令一直暗戀文初的琪琪感到十分苦惱,終於在一次意外中,因為她的一念妒忌釀成了大錯,陰差陽錯的把心上人文初害慘了。
論劇情,是俗套但可以接受,首先禮信與其兒得死是必須的,這樣才可令君好得以回復單身留在澳門繼而才有機會與文初重拾舊好,而最重要是在後段也有安排禮信以幻覺出現,作了個完整交代;至於接著利用君好的自殘自毀來使文初終日相伴,藉以快速拉近兩人的關係,在片長有限下也是可以理解的(無可否認後頭的「振作」轉折是來得略為倉促)。
至於新加入琪琪一角讓她與文初有著一段曖昧之情,來填充讓愛後的文初這些年來的感情空白看起來也合情合理,當中說到她天生失聲,使其與文初有著共同點,從而讓他們順理成章被眾人認定是一對的設計是不錯的,可以想像得到如非君好突然以單身姿態出現,最終她真的能給嬌母抱孫也說不定;雖則她與文初的關係並不明確,然而這份不明確卻成為全片最好看的部份,她的默默等待看起來與當年文初守候在君好身邊有幾分相似,當然,基於劇情需要,觀眾要看的並非是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於是最終借一場意外加上因醋意而起的一剎那歪念,讓她黯然在這段三角關係中抽身而去,替男女主角的感情發展清除了最後一道屏障,或許這個安排看來有點牽強,不過個人理解的是感情向來就是不理智,在片長有限下利用這來直接將她攆走也是可以說得過去。
從男女主角最初的重遇到後段的關係突破,整個過程雖然很電視劇化,但說得也算流暢,自己倒是不太介懷,感不足的地方是當中的三角關係卻欠缺了感情糾結的描寫。在君好再度與文初如影隨形的時候,她就好像無視琪琪的存在,期間並沒提到她怎樣看待文初與琪琪的關係,就如完全不知他們二人是被公認的一對似的;同樣情況也落在文初身上,從劇情安排來看,編導像是有意將文初置於昔日君好夾在他與禮信之間的處境來個呼應,唯在他見回君好後就像忘了與琪琪之間的情誼似的,到底他心裡對兩女的感情是懷著什麼想法卻是沒有任何著墨,就只簡單看到他重君輕琪的行為而已,與劇集版處處顧及別人感受的性格有所出入,於是整段三角戀就只看到琪琪一人在慌,在缺乏了應有的關係拉扯下,令這個全片的重點部份顯得頗為平淡。
而故事除了愛情的主線外,也有一條關於金勝(唐文龍飾)的副線,先不計他為何變了姓萬、由劇集的餅店老闆搖身一變成為賭業大亨(是承繼了其父萬世光的財產繼而抱妻拋子吧),作為一部主寫愛情的電影,竟花上大量篇幅去講述這位君好表哥的事業起落,當中卻不見對主線有著任何輔助作用,整條線看起來就只有「鬧人鬧到屎急」的陳萬山這個趣味點而已;或許是編導有感故事只有情情塔塔略為單調,於是加入這條友情線來增加戲劇性,然而這並非電視長劇,在片長有限下,應將這段無關痛癢的支線刪走,把篇幅撥去描繪主角三人的互動上,這才是觀眾所想要看到的。
至於故事的半開放式結局,則不是人人也可接受得來,或許會有人認為男女主角最後應該要順利走在一起、相戀結婚生子、從此過著幸福愉快的生活,歡歡喜喜的收場才是該要看到的結局,不過個人覺得與其這樣老土收筆,那不如像現在充滿餘韻地落幕,讓觀眾自行猜想,豈不更有意思;對劇粉來說,最重要是看到男女主角最後終於成功衝破「愛在心裡口難開」的關口坦誠向對方表達心意,至於兩人一起後所發生的事情不過只是後話而已;而最後的扭橋,個人理解是文初早已作了最壞打算而預早安排讓君好得到一刻安心的「兩手準備」,表面看來突兀但想深一層其實十分感人;編導最終沒有將故事變成八月十五的月光,繼續保留著十月初五的月光的殘缺,反過來看其實是另一種圓滿。
故事以外,值得一提是澳門這個元素,在澳門基金會贊助下,可以看到導演落力將電影拍得「很澳門」,片中一再強調澳門變了很多,並通對金勝一角來道出無論如何也要紥根澳門,期間再加插一些當地的歷史事件到故事之中,為的是要讓影片富有澳門情懷;而在取景方面,看到當地的旅遊景點一個接一個出現在電影之中實在很感意外,讓自己邊看邊忙著回想該些遊歷過的地方,而導演亦不忘利用它們在光影方面下功夫,可說是他所有導作之中拍得最為唯美的一部。若然片中能對當地風土人情多加展現,那就更收宣傳旅遊之效。
演員方面,在導演沒對角色怎樣刻劃過下,就靠演員自身的演技將角色演活過來。先說張智霖十五年後再演的初哥哥,看起來沒了從前給人單純、傻頭傻腦約感覺,取而代之是一份沉鬱,至於夾在兩位女角之間的他,在角色變得被動下,表現較為內斂,也礙於缺乏內心戲給他發揮下,論演出自然不及兩位女演員般搶鏡;而佘詩曼演的女主角,在影片前半部幾乎都是圍繞她而轉下,有著大量機會去表演角色的情緒起落,而她的拿捏亦相當精準,讓人不難代入其角色的心境,整體演出可說是十分亮麗;至於陳喬恩的女二演出同樣出彩,她在片中沒有任何對白,就只靠表情、眼神去演戲,在初段憑著笑容已能展現出角色十分享受與男主角的微妙關係,直到女主角這位情敵的出現,面對心上人的疏遠所呈現出來的忐忑不安,那份癡情的表現令人看得相當虐心,甚至對於這角色最終被迫俏然離開而感到不值,儘管她的戲份不是太多,但幕幕也交足戲,整體表現絕不比佘詩曼遜色,雙雙為影片扳回不少分數。至於片中一藍子親朋戚友配角,基本上就有薛家燕有戲可做,然而她的七情上面演出卻每每淪成為笑位,而一眾串星之中,則以鄭欣宜演的肥強與鄭則仕最叫人留下印象。
總括來說,這是一齣給劇集版鐵粉觀看的延伸電影,若觀眾之前未曾接觸過原本的電視劇的話,單憑電影是很難感受得男女主角過去那份「只差一點點就成戀人」的情愫,也不會知道編導為了勾起觀眾回憶而刻意安排的情節(譬如後段提到全海景一角,沒看過劇集根本不會知道該幕戲是什麼回事),從片商在公映前特意與電視台作配合重播整套劇集便可知一二;唯影片只有一百分鐘的片長,故事主線要講到男女主角從闊別多年的疏離到後來愛意未忘的摸索至最終的情感確定,在新女角摻和其中而構成一段三角戀下,再加上一條友情副線的穿插,實在沒有足夠時間去好好敘述,缺乏了感情醞釀、關係糾結的細節描寫,觀眾就只能很表面看到男女主角的愛情演進,過程雖然不乏讓人觸動垂淚的感人場口,但整體看來還是偏於平淡。至於作為一齣葉念琛的愛情導作,今回並沒搞出什麼愛情陰暗或計算,就只是一如兩年前的《第一次不是你》般踏踏實實說故事,說實話,如非觀影前已知是他執導,不然真是要看到最後的扭橋才會察覺得到本片是出自其導筒;撇開其編導上的好壞不說,在攝製影像方面確實看到他所花的心機,沒有浪費澳門的取景。
就個人而言,畢竟本片是由「師奶劇」延伸出來,劇情婆媽俗套也沒什麼大不了,而基於影片掛出了「葉念琛作品」的牌頭,在不敢抱有期望下也沒有什麼失望,起碼能夠看到兩位女角精彩的演出,這已讓自己感到滿足。十月初五的月光电影版 澳门街
▼ 電影海報 (本文所有圖片均轉載自Google圖片)
▼ 伸延閱讀(葉念琛電影)
寫在前: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