廝殺密室/密弒逃脫(Escape Room)觀後感:難道玩遊戲也有罪?
當影片播畢跑字幕時,還會有大批觀眾留在座位不捨離場的原因不外乎是兩個,一是等待字幕後的片尾,最佳例子就是一籃子的漫威電影,二是影片收結得似完未完,讓人期待字幕之後還會有一些重要情節播出。今次這部《廝殺密室》便是屬於後者,散場時仍有不少人包括筆者在等待、望有圓滿一點的片段出現,結果卻是落空的。
這齣驚悚片的故事相當簡單,話説男主角Tyler(Evan Williams飾)三十歲生日,相約了女友Christen(Elisabeth Hower飾)與多名友好聚餐慶生,並於餐後一同前去玩密室逃脫遊戲作為慶祝節目,就在他們玩得興高采烈之際,始知這個維時六十分鐘的遊戲背後原來暗藏奪命殺機。
片長只有81分鐘,劇情大致可分拆成三個部份來説。
故事一開始用一幕死亡遊戲去告訴觀眾本片是玩《恐懼鬥室》(Saw)的走向,接著為了要帶出一眾角色,身兼編導的Will Wernick便安排了一場飯局戲,利用密集式的對話去描述各人的關係,並圖以通過各人的行為、目光去製造一些迷霧讓人以為他們往後會有什麽衝突發生或角色上的反轉,可是出來的效果卻是頗為納悶;整場戲僅僅只可得知男主角與女二Natasha(Annabelle Stephenson飾)有著一些看起來不清不楚的感情糾葛而已,當一行六人前去玩遊戲,片長經已過了接近半個小時。對比起一般片長較短的同類電影,大都是選擇把人物與故事背景簡化交代過便進入正題,然而本片卻花了差不多三分一時間於前戲部份上,給人以為這一連串欲言又止的篇章會對往後的劇情發展有關鍵影響,誰知看到最後便發現原來只是內容不夠在湊時間而已。
接著第二部份,編導像要向觀眾示範所謂「密室逃脫」遊戲到底是玩什麽似的,從多位角色被分開到三個房間各自解謎到後頭的大滙合,整個過程完全無驚無險,也沒有呈現出時間的緊迫感,在角色之間欠缺互動下,觀眾就如隔著銀幕看著多位參與者玩了半小時真人秀遊戲般,平平無奇的情節和看電視綜藝遊戲節目沒兩樣。
到了最後自然是有人要喪命的部分。對熟悉這類電影套路的觀眾來説,片中角色的死亡次序早已心裡有數,看點就在於他們的死法而已;然而當中的索命機關卻設計得不見特別,期間會讓人想起同類以解謎求生的《心慌方》(Cube),但玩味卻差天共地,而最大問題是導演沒有就著環境去營造出一份解謎逼切性與恐懼感,全程輕描淡寫的,在欠缺緊張的氛圍下,誰生誰死難引起觀眾的關心,以至最後誰人能逃出生天的一段更是與解謎無關而出現了跑題的情況,可見編劇到了技窮的地步。
其實即使逃脫的過程缺乏看頭,只要最後有好好説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讓故事得以完整收結也還算是可以吧,可是沒想到編導原來早已立下要拍續集的心腸;故事最後什麼也沒交代、故作神秘遺下一堆謎團便讓影片落幕了,生還者是生是死、策劃的變態是何許人、其目的何在等一切就交由觀眾去自行腦補好了。
影片的收結讓筆者不禁想到十四年前同樣是只有81分鐘片長的《來電險事》(Phone Booth),該片最後也是沒明確告訴觀眾神秘兇徒到底是什麽來歷,但結局卻收得不感突兀;然而本片最後就只拋下意圖拉高影片深度的寓意便再沒説明什麼,「世界就是一個大籠牢,沒有活人可以逃得出去」這又如何?就因為主角等人純粹好玩這類逃脫遊戲就罪應至死?那麽開初在飯局後沒同行參與遊戲的友人之一為何最後也會受到牽連?要把人弄死,最少也得給他們安一些罪名吧!相信即使找來奧斯卡級金牌編劇也難替這個粗疏的故事作出圓滿解説。
總括而言,這部小本製作明顯有仿效《恐懼鬥室》的野心,影片以「密室逃脫」為主題雖具一定新鮮感,惟劇本的不給力令留白太多的故事變得不明所以,與及作為驚慄電影卻欠缺應有氣氛作輔助均是影片的不足之處,整體看起來只有電視電影的級數,較適合一些膽量細小的觀眾收看;翻了一下IMDB,看到導演的發展項目上已列出了將會籌拍續集《Escape Room New York》,真沒想到拍成這樣也能開闢出一個弒殺系列來,或許只是筆者不懂得欣賞這部未有打出「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的驚悚片而已。密弑逃脱 厮杀密室 密室逃脱
▼ 電影海報 (本文所有圖片均轉載自Google圖片)
▼ 伸延閱讀(驚慄電影)
寫在前: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一套好搵笨的片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