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觀後感:最惡的是什麼


看畢這齣由香港導演黃精甫執導的台灣片《周處除三害》,實在是個喜出望外,令人不禁想到了16年的合拍片《樹大招風》。故事同是以當地三大通緝犯為主要人物,不過這回內容不是談互相合作,而是換成以一殺二,猶如來個反轉的荒誕版本般。
且不談阮經天過去的一些演出引來部份影迷不大滿意,本片的外放角色「桂林仔」無疑很適合演技稍為用力的他來演,配合惡相粗暴的造型加上被塑造得頗為立體,確實成功引領觀眾追看其角最終會落得怎麼樣的下場。
影評 線上看

而袁富華以口操粵語去扮演三害之一的二號通緝犯「香港仔」,心狠手辣、喜怒無常的表現,的確呈現出一份骨子裡的惡,氣場強勁,是其過去的電影從沒看過的,吸晴非常。
至於陳以文演的通緝犯之首「尊者」,編導雖為此角的身份安排了一個小轉折,但事前並不難察覺。因此看著他從惡徒喬裝成善者、溫文爾雅地蠱惑人心來繼續加害別人,倒是有幾分惡趣味;對比前者剛好是一靜一動,其表裡不一的演出同樣出彩。
此外,謝瓊煖演的地下醫師,戲份不多,但卻是起了串連以上人物的作用,角色蠻算舉足輕重,最後從其身上拋出的真相,多少讓電影帶上宿命的意味。

全戲基本就由此四個關鍵人物所組成,從而建構一個貌似「周處除三害」的現代故事(「三害」談的是佛教的癡、嗔、貪,不過主角的初心與典故中的有所差別)。從中道出世上最大的惡,並非「香港仔」那種可看得見的窮兇極惡,而是如「尊者」的偽善這種讓受害者一直蒙在鼓裡、無形的惡。
而整個以惡制惡的過程,導演在節奏方面拿捏得十分精準,讓觀眾完全專注在惡中仍有一點善的主角除害步伐之上。期間把港式犯罪片的爽度徹底移植過來,並依舊保持其個人的暗黑風格,不但沒有出現什麼水土不服情況,反為台灣黑道電影帶來點點新衝擊,說這是他執導以來最上乘的作品該沒人有異議了吧。

當然,影片還是有其缺點的。如故事有些小節並沒清楚交代,且第三部份突然筆鋒一轉,不免出現斷裂感,而且當中所費的篇幅亦較前兩部份長,感覺不太平衡。另外,據說本片最初版本長達到三個多小時,最終公映版把男主角、警探陳灰(李李仁飾)及髮郎店東小美(王淨飾)之間的互動作出了不少刪剪,結果形成力度並不足以撐起片末三人相聚段落的無奈感,看起來反覺突兀。
瑕不掩瑜,對喜愛黑色幽默的筆者來說,本片卻是今年看過最為喜歡的國語電影。周处除三害 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 中文電影海報 (本文所有圖片均轉載自Google圖片)
▼ 伸延閱讀(黃精甫電影)
寫在前: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觀影感受向來因人而異,而自己只會以娛樂角度去隨心記下一些簡單感想,絕非影評。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